原标题:《河口县释放开放发展新活力》
云南网-红河日报讯 3月2日,记者从河口县委宣传部获悉:2019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内新登记注册企业82户,新签约投资项目22个,协议总投资266.02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30.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7.2%;进出口货运量580.3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4.6%;与上年相比出入境人员660.8万人次,增长16.7%;完成边民互市交易额60.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1%。
近年来,河口县抓住沿边开放重大历史性机遇,紧扣“一带一路”建设,勇当排头兵,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助推扩大开放,推进河口开放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河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下转2版 上接1版
河口,云南开发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几经兴衰,历尽沧桑。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这座边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作为国家级口岸,河口充分发挥前沿优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步伐,双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2019年9月28日,昆明至中越边境口岸河口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正式运行,这标志着国门河口正式进入“动车时代”,对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河口至马关高速、屏边至河口高速、中国坝洒—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除了交通,河口县加快推进新店、老卡通道限定区域围网改造、海关前置作业场所、坝洒抵边检查室等5个项目建设,口岸联检中心、查验货场、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口岸功能的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口岸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流动频繁。
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挂牌仪式在河口县举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的设立是红河州沿边开放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开启探索沿边自贸区发展新模式的起点。
记者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管理委员会获悉,自挂牌设立以来,红河片区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改革创新,建设发展稳步推进。挂牌至今,红河片区已吸引152户中外企业投资考察。新登记注册内资企业157户、外资企业2户,注册资本金分别达35.96亿元人民币、1652万美元。
2019年6月28日,中越河口—老街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正式开通,成为中越双边第一个农副产品快速通关通道,加大了“减证便民”工作力度,实现“一个窗口”统一受理企业申请,采取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环节、合并同类产品审批申请等便利措施,优化入境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程序,减轻了企业负担。
“绿色通道”开通后,进出口贸易总额、货运量、出入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四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至去年,完成进出口货运量580.3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4.6%;出入境人员660.8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16.7%;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43.5万辆列/次,与上年相比增长32.3%;登记备案外贸企业649户。
每天早上8点,是河口口岸开关时间。而在开关之前,数以千计、做边贸互市的越南边民就早早地排队等候,他们推着各式各样的小推车,希望尽快过境到中国来,然后拉着各种货物过关到越南,赚取收入。
河口县加快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采取“互市+加工”模式,带动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促进“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据统计,去年全年完成边民互市交易额60.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1%;互市交易量108.4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3.2%;参与交易人数78.8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1.45%。
用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坚持“见苗浇水、大树移栽”,引进广东猫屎咖啡、香港云众食品、滇中金控、浙江合盛集团半导体封装等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华润三九药业、重庆长安汽车等知名企业有望签约,完成招商引资63.3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7%。
跨境旅游是河口县的一大亮点,该县紧抓自贸试验区释放的旅游利好政策,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中越文化加跨境旅游新业态,跨境旅游逐步展现出边境特色亮点。去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7.92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11.2%,旅游业总收入78.4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5.3%。
勇立潮头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河口县将坚持以开放发展统揽工作全局,紧扣“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三大目标,奋力推进河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构筑对外开放发展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