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马关县人民法院紧扣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总体目标,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法院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最高院确定的“三个90%、一个80%”核心指标全部达标。三年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103件,办结1983件,综合结案率94.29%,执行到位金额18723.61万元,执行工作质效逐年迈向全省前列。201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彰为“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单位”。
凝聚合力,推动构建执行攻坚大格局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攻坚克难的根本保障。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文件、方案,以统筹协调全县各级各部门协助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目标。院党组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执行工作,把执行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突出领导班子导航指向、以上率下作用,做到重大案件院长亲自参与案情分析,重大执行行动院领导班子成员全员上阵攻坚。同时,强化外部联动联惩,在全州首家实现“点对点”联动查控机制,首家与保险公司签订“司法+保险”服务合作协议。“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执行工作大格局逐步形成,为解决执行难加固了制度保障。
多措并举,吹响解决执行难集结号
全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积极打造“互联网+执行”工作模式,为破解人难找、财产难查问题提供高科技支撑。2016年以来,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共查询被执行人户籍、车辆、房产、银行存款等信息6300余人次,涉及案件2100余件。积极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率先在全州基层法院开展网络司法拍卖工作。2016年以来,共依法网上拍卖涉案物品73件,成交43件,成交金额1413.49万元。大力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活动,切实转变干警执行作风,将执行权关进“制度铁笼”。全面完善内部协作机制,明晰立案、审判、执行等各部门配合执行工作的职责,争取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执行程序案件数量。2019年,在诉讼案件同比增长16.05%的情况下,执行案件同比下降了3.47%。在强调执行工作的强制性的同时,注重区分案件性质和被执行人实际情况灵活执行,对于被执行人是企业法人的,慎用查封、冻结等措施,积极组织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开展和解工作,努力在保障申请人权益的同时,为企业生存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和可能,着力构建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铁腕重拳,严厉惩处失信和拒执行为
准确把握执行工作强制性的特点,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执行专项行动,利用节假日、夜间、凌晨等时机开展执行会战,坚持用足用活用好信用惩戒、强制措施、刑事处罚等制裁手段,始终保持打击失信行为的高压态势。2016年以来,依法向侦查机关移送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案件2件,审理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案件2件并作出有罪判决;对109名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促使59名被执行人履行执行款195.49万元;罚款7件7人4.6万元;发出搜查令14份,查出财产21.4万元;限制出境9人;对477名失信被执行人发布限制消费令,其中16人履行2373.68万元;冻结银行存款295件1000余万元,强制扣划银行存款230笔960余万元;查封财产54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73人,其中56人履行599.73万元。
强化宣传,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
借助执行宣传攻势,大力宣传法院“精准执行”的亮点做法,重点宣传查处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的案例,教育和威慑被执行人。积极协调各级各类媒体和法院自有媒体,开展立体化、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良好法治氛围。2016年以来,集中开展大规模执行宣传活动8场,发放执行宣传材料16000余份,在各类媒体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8批420人。同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及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参与监督执行活动,提升司法公信力。2016年以来,主动邀请各界代表参与现场监督执行案件170余人次,妥善执结相关案件30余件。
马关县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