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马关推行“林长+树长”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马关县以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为抓手,创新“林长+树长”工作机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工作职责,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层层压实“护绿”责任,提高名木古树保护管理水平。
马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南部,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森林植被划分为3个森林植被型,7个森林植被亚型,22个森林类型,拥有古林箐、老君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查明的植物达1465种,是中国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国家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和祖国西南部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境内生物资源丰富、苗木种类繁多,有树龄600多年的中国“望天树王”,有极具历史意义的“云南杉木王”,植物化石之称的桫椤,华盖木、东京龙脑香等10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极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推行“林长+树长”工作机制,结合《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出台《马关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由“林长制”办公室牵头,对县域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各级林长“护绿”工作职责,落实古树名木管护单位和责任人,督促“林长”“树长”加强对名木古树的保护监管,确保“树树有人管、人人护古树”,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建立“一树一档”,在古树名木树干边缘外范围,设置保护标志、护栏等保护设施,注重改善古木周边生境,保护古树名木。起草印发《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令》《关于规范林木采挖移植管理的通知》,严格落实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让古树名木,非政策规定特殊情况不得迁移古树名木,依法从严审批、从严监管,对未经审批的迁移、砍伐行为从严处罚,全面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为公众留住绿色乡愁,传承乡村历史文脉。
为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出版《古荔马关》,撰写生长环境、生存现状、人文历史和自然概况,展现名木古树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提高“活文物”公众知晓度,增强崇尚自然、爱绿护绿、保护古树名木意识。并按照“一树一牌”要求,落实古树悬挂保护牌,标注了编号、保护等级、树种名称、科属种、管护责任、二维码等信息,方便群众了解古树的详细信息,还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一步了解该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和保护条款,逐步推动古树名木资源动态管理。
截至目前,马关县挂牌一级古树10棵,二级古树78棵,三级古树190棵,分属28个科38个属44个种,共278棵古树有了“身份证”。(杨青)
来源:文山新闻网
|